公众热议:高中课本该不该追捧莫言?
www.fjnet.cn?2012-10-16 08:23? 宁 丰?来源:北京晨报 我来说两句
建议 该不该入选课本 更该听孩子心声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固然可喜可贺。但是不是就适合入选中学生教材,被中学生所接受,受中学生所喜爱。其实,作为高中语文教材阅读主体的中学生最应该有发言权,因为,他们才是日后这本教材的真正使用者,合不合适他们才最有感触和体会。 诚然,莫言的作品都很优秀,此次获得诺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好事,将被载入历史,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。但是不是他的每一篇作品都适合入选教材,适合中学生阅读,笔者认为这很值得商榷。现在大家存有争论的就有《红高粱》、《蛙》、《丰乳肥臀》等作品。 然而,现实情况我们看到的却是,相关部门或专家已经一厢情愿、喧宾夺主地完全替学生做了主。要么力挺入选,要么竭力反对入选,争得不可开交,却毫不关注中学生对此问题的看法和心声,有的专家甚至把入选的篇目都已经自定了。这种无视学生发言“权益”的做法,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。 如今,各教材出版社对于教材的编写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。在国务院刚刚发布的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中,确定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核准不再需要教育部审查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:“什么人编写教材,选择什么样的教材,主体应该是最熟悉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师,但长期以来却被认为是政府的职权。”王俊霞 质疑 语文承担多重使命 别仅因获奖选作品 如果说莫言的作品确实有“经典”之处,也符合教学的需要,过去选择有所遗漏,增选进去,未尝不可;但如果仅仅是因为“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”,就要顺势选择,就显得过于势利,大可不必。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奖项,但也只代表评委看法,并不能就此认定莫言的作品就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。莫言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,学生会读;不放入语文教材,也会有很多学生去追着读。在语文考试与语文教材“脱轨”的现实下,莫言作品是否进语文教材,也都会成为一个学生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。 正因为语文教材承载的使命特殊,所以无论什么文章,一旦选进语文教材,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、独立存在的作品,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。“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”,是教学活动的凭借,发挥着工具性的功能;“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”,也发挥着人文性的熏陶育人功能。在这个意义上,相比于谁的作品、谁的哪篇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的争议,争议背后的各执一端、莫衷一是更让人忧虑,因为它影响着育人的导向和育人的效率。 语文作为一种课程,课程作为一种文化,教材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。美国是十分重视语文教材建设的,将其置于课程文化的原则下进行选编。在约瑟夫等著的《课程文化》一书中,作者将美国的语文课程文化标准概括为六个方面:一是工作和生存训练,让学生学会生存;二是承接圣典,让学生习得核心的知识、传统和价值;三是发展自我和精神,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;四是建构理解,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;五是思考民主主义,形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;六是正视主导秩序,培养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。郭文婧 |
- 心情版
-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
- 查看心情排行>>
- [ 10-16]“被幸福”的莫言正被“过度消费”
- [ 10-15]文学的生命力存乎人心
- [ 10-13]做一个对得起所受苦难的作家
- [ 10-13]莫言获奖,或是“诺奖情结”的终结
- [ 10-12]以平常心看待莫言获奖
- [ 10-10]更应当关注文学意义上的莫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