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以来,战争的总体性日益加强,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不同国家之间工业体系的对抗,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在整个国防动员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彰显,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概而言之,通过国防科技工业动员来有效地应对在“在工厂和实验室里进行的战争”,一方面可以增强国家的安全水平,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国防保障;另一方面,可以通过服务国家经济建设,统筹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。
不断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动员在战争动员中的威慑能力
战争实践一再证明,战争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敌我双方战争动员的情况。国防科技工业动员虽然不是军事战斗力的直接构成要素,但能为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恢复提供持续支撑。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局部战争,参战兵种多、战争强度大、装备损耗严重,只有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动员的作用,才能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当今,信息化不断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动员的水平。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,使国防工业地位进一步彰显。与此同时,民用工业凭借信息化技术,进入分系统、零部件层次上国防科技工业动员的能力也大为加强。信息化技术消融着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界限,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,可以整合国防科技工业动员能力,使潜力调查、预案生成、动员演练、动员实施等更加快捷高效,从而对战时的装备需求具有更为敏锐的反应能力。在伊拉克战争中,美国军方通过网络化的装备生产维修动员组织系统,启动武器承包商(既有来自国防工业的也有来自民用工业的)的动员生产,对一些科技含量高、保养和维修难度大的装备,承包商提供了“从工厂到战场”的一切支持。
和平时期的国防科技工业动员,是通过积蓄装备生产潜力,为满足战时对装备需求的急剧扩张创造条件,来获得威慑能力。威慑的目的是使敌人放弃战争,用和平手段来解决同己方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矛盾。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过程,是非常成功的国防科技工业动员活动。它告诉潜在的和现实的敌人,中国可以将核潜力转化为核实力,战时根据需要生产核武器对敌人进行打击。十几年前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的霍姆斯博士发表的文章就曾经指出,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所具有威慑和报复作用,使得潜在的敌人企图对中国发动战争时不得不考虑再三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:“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、氢弹,没有发射卫星,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,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。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,也是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。”
- 2009-05-23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少将一行来岩考察[图]
- 2008-03-23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周挂牌 国防科技工业升级在即
- 2008-02-05曾培炎要求国防科技工业各行业又好又快发展
- 2007-11-23曾培炎在陕西调研 强调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
- 2007-11-22国防科技工业现行有效标准已达23000多项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