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经济运行中的“主要矛盾”是“保增长”,“基本矛盾”是“调结构”。我国当前的“主要矛盾”虽有所缓解,但仍属于治标性质。与此同时,“基本矛盾”日益突出,并可能向“主要矛盾”转化。将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“双重主要矛盾”并峙的局面,这种“主要矛盾”与“基本矛盾”的相互转化与并峙,是一个经济哲学的新课题,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探讨和解决。
目前,投资、消费、出口“三驾马车”不平衡,而消费拉动非一日之功,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,只能主要靠投资拉动。在其他拉动方式短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,选择投资拉动,下一步应当考虑六个重点:一是继续投向适度比例的基础设施,特别是农村公路交通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;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;三是继续补民生之课,特别是大补快补环境保护、国民教育、文体旅游、医疗卫生及重大基础配套设施等领域;四是加大科技投入,特别是海洋、极地、外空、国防、生物医学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工艺等国家创新战略前沿方面的研发投入;五是有战略意义的能源、原材料等方面的海外投资;六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生态建设投入,如防沙治沙、植被建设、江湖治理等。
1978—2008年,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加到30万亿元,年均增长9.89%,累计增长15.5倍。在GDP财富积累的同时,也积累了各种结构性矛盾,并集中表现为“十大不平衡”:城乡发展不平衡;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;一、二、三产业发展不平衡;发展中的“三驾马车”不平衡(主要以出口和投资拉动,消费不足);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;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不平衡;发展总量与质量效益不平衡;当前发展与持续发展不平衡;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;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、政治文明的建设不平衡。这“十大不平衡”是长期积累的结果,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面临的“基本矛盾”。如何解决这些“不平衡”,关乎着我们国家的命运。
上述不平衡反映到金融领域,也主要表现为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、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、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等十大不平衡。其中,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难题之一。有一句话叫“城市像欧洲,农村像非洲”——正是这个难题的形象比喻。因此,农村应该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主战场。
- 2009-12-21调整经济结构: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
- 2009-12-15社会结构要与经济结构相协调
- 2009-12-11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
- 2009-12-07全力匡正台湾经济结构 弥补八年缺失
- 2009-12-0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酝酿调整经济结构
|